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器歌·其一粤鼓》
《三器歌·其一粤鼓》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古风

群蛮蠢蠢天不遗,跂行喙息南交垂。

动物有生即有受,蜂虿顺性皆良知。

古之王者大无外,有汉始拓西南夷。

夷德反覆服叛数,用牛马视唯羁縻。

五溪毒淫骆越悍,新息虎节尝行师。

雷霆震惊百蛮詟,爰得铜鼓声天威。

范之为马马龙立,馀鼓千载犹灵奇。

继其事者丞相亮,德音荡涤宣泸微。

荒陬穷徼靡不振夔,三千里安足多王诛剪物不尽物,二轨实与天同规。

迄今蛮种遂滋育,远物若鼓时凭之。

深腔洞底面纸薄,四兽蹲伏如盘螭。

海鱼天马重隐起,宝网细界金蚕丝。

斑淹丹碧古色湛,玄冰凝结灵鼍皮。

吾闻土蚀金则哑,试一弹指轰惊雷。

夫谁呵护乃至此,无乃魍魉无支祁。

呜呼鼓兮鼓兮汝在兹,摩挲我则有所思。

(0)
鉴赏

这首诗《三器歌(其一)粤鼓》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描述“粤鼓”的历史与现状,展现了对古代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中首先描绘了古代蛮族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都具有生命和感知能力。接着,诗人追溯了汉朝开拓西南边疆的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当地民族的治理方式。特别提到了诸葛亮的治边政策,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以及对边疆地区的全面振兴。

“粤鼓”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不仅象征着古代文明的遗存,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诗人通过对其形态、材质及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粤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守护这些文化遗产重要性的感慨。

整首诗以“粤鼓”为线索,串联起历史、文化、自然等多个层面的思考,既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诗人的笔触细腻,情感丰富,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深度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送李世卿还嘉鱼五首·其三

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

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

夫君坐超此,俗眼多未识。

勿以圣自居,昭昭谨形迹。

(0)

闻缉熙授平湖掌教

偶从道路得行藏,南北音书又一乡。

溟海心情真自远,平湖风月可谁将。

山中旧坐香根老,耳畔新声木铎长。

衰病未知何日起,扶留窗下正抄方。

(0)

再用韵答黄大参见寄·其二

别来幽抱不曾开,长夏思君日几回。

使我能吟白雪曲,须君共对紫霞杯。

凋零老鬓尚未已,狂杀春风肯再来。

莫为庐山动归兴,紫薇花下少徘徊。

(0)

八年春部书复至顾别驾以两司之命来劝驾用旧写怀韵赋诗见示答之·其一

恰恰啼莺初变树,翩翩官骑忽穿云。

杯觞花底香迎客,鼓笛楼前闹送君。

老态一时都共见,公歌三叠敢相闻。

白头空有丹心在,此望天遥感恋勤。

(0)

次韵吴献臣明府·其一

白云流出一溪閒,照见人间笑笑颜。

年少不妨投书早,路危须信着鞭难。

乾坤许我具双眼,名利真谁破两关。

千古伏波如白日,等閒犹谤载珠还。

(0)

杨敷别后有怀·其二

江门春雨送归槎,破帽排风落晚沙。

向暖野莺犹恋树,感春游子未还家。

山瓶免续沽来酒,草阁空残别后花。

明日越王台上望,白云何处杳飞霞。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