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士期真士,在莲惟说莲。
埴埏由茂叔,光霁溯伊川。
是地辟书院,明时育国贤。
盛名难副耳,乐处可思焉。
必有中通质,宁誇貌饰妍。
亭亭常净植,濯濯自澄鲜。
澡浴芳型近,含咀雅化宣。
水华时尚早,寄意赋斯篇。
养士期真士,在莲惟说莲。
埴埏由茂叔,光霁溯伊川。
是地辟书院,明时育国贤。
盛名难副耳,乐处可思焉。
必有中通质,宁誇貌饰妍。
亭亭常净植,濯濯自澄鲜。
澡浴芳型近,含咀雅化宣。
水华时尚早,寄意赋斯篇。
此诗《赋得濂溪乐处》为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濂溪”这一文化符号的描绘,展现了对士人修养与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养士期真士,在莲惟说莲”,开篇点题,以“莲”象征高洁的士人,表达了培养真正君子的期望。接着,“埴埏由茂叔,光霁溯伊川”,引用周敦颐(字茂叔)和程颢(伊川先生)两位理学大师,强调了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士人修养的影响。
“是地辟书院,明时育国贤”,指出在这样的地方,书院得以建立,培育出国家的贤才。接下来,“盛名难副耳,乐处可思焉”,表达了对士人名声与实际德行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修养与道德实践。
“必有中通质,宁誇貌饰妍”,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反对仅凭外在装饰来评价一个人。接着,“亭亭常净植,濯濯自澄鲜”,通过描绘莲花的高洁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内在美德的纯净与美好。
“澡浴芳型近,含咀雅化宣”,指出了学习与实践道德规范的过程,如同沐浴在美好的典范之中,通过品味与内化,使个人品德得到提升。
最后,“水华时尚早,寄意赋斯篇”,以莲花的生长过程为喻,说明道德修养需要时间的积累,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莲花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与道德修养的探讨,既展现了对士人品格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