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经年别,音书无自通。
梦回孤枕月,心折一帆风。
积雪寒山外,哀猿永夜中。
萍踪何处定,徙倚望飞鸿。
叹息经年别,音书无自通。
梦回孤枕月,心折一帆风。
积雪寒山外,哀猿永夜中。
萍踪何处定,徙倚望飞鸿。
这首清代诗人王郢玉的《梦乘舟访谢玉山阻风而还》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富有画面感的画面。诗人通过表达对友人谢玉山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归途中遭遇风雨的阻碍,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孤寂。
首句“叹息经年别”,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分离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接着,“音书无自通”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信息阻隔,增添了思念的苦涩。
“梦回孤枕月”描绘了诗人夜晚梦醒时分,只有孤枕和明月相伴的场景,孤独之感油然而生。"心折一帆风"则寓言了诗人内心因思念和挫折而感到如同风中的帆船般摇摆不定,形象生动。
“积雪寒山外,哀猿永夜中”两句,通过描绘积雪覆盖的寒冷山峦和深夜里的哀猿啼鸣,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最后,“萍踪何处定,徙倚望飞鸿”以漂泊不定的浮萍自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友人的期盼,同时借“徙倚望飞鸿”寄托了对能与友人重逢的渴望,以飞鸿作为传递消息的象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感慨。
东皋老人七十馀,眼明能读细字书。
年来不肯城郭住,无事只爱东皋居。
东皋所居良不俗,松竹桑榆翠围屋。
前畦后圃花相映,满眼儿孙美如玉。
老人心中乐闲旷,时时倚杖东皋上。
乌纱侧裹酒半酣,目送飞云度青嶂。
吾知老人与世违,东皋幽处无是非。
吁嗟怵迫何所为,世间富贵多危机。
圣君体皇极,建国封亲王。
全蜀形胜地,西南控戎羌。
剑阁天下壮,象马称瞿唐。
堡障千万祀,崇德乃安康。
昭鉴有严训,宝之靡或忘。
服御既有节,出入亦有常。上承宗庙重,下垂?祚长。
开门看天宇,白日行穹苍。
中宵卷帘坐,仰视北斗光。
羹墙契王意,一饭在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