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娟娟。似微醺乍醒,无力倚阑干。
霞透铢衣,脂凝瘦骨,羡君顾影翩翩。
曾思否、红罗亭外,明月底、能受晓风尖。
一点冰心,轻它凡艳,斗色争妍。
手撚一枝春色,正频思寄远,喜遇鸿旋。
混迹红尘,犹怀丹灶,未许桃李随肩。
因疑是、杏花颜色,立花阴、细细认娇颜。
记起相逢旧日,玉照堂前。
霜娟娟。似微醺乍醒,无力倚阑干。
霞透铢衣,脂凝瘦骨,羡君顾影翩翩。
曾思否、红罗亭外,明月底、能受晓风尖。
一点冰心,轻它凡艳,斗色争妍。
手撚一枝春色,正频思寄远,喜遇鸿旋。
混迹红尘,犹怀丹灶,未许桃李随肩。
因疑是、杏花颜色,立花阴、细细认娇颜。
记起相逢旧日,玉照堂前。
这首《一萼红·红梅》是清代词人俞庆曾的作品,通过对红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霜娟娟"三句,以清冷的霜露和微微醉态的梅花形象,刻画出红梅在寒霜中独自绽放的娇弱姿态。"霞透"、"脂凝"等词,形容红梅如美女般含羞带怯,顾影自怜。
接下来,词人回忆红梅在月光下承受晓风的场景,赞美其坚韧与清雅,"冰心"、"凡艳"、"斗色争妍"则进一步突显了红梅与众不同的美。词人借手捻春色,寄托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又感叹自己虽身处尘世,但仍保持高洁情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杏花颜色"一句,将红梅比作杏花,更显其娇嫩与纯洁。最后,词人忆起与红梅初次相遇的玉照堂前,那份记忆中的美丽,仿佛仍在眼前。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红梅这一意象,表达了词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