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烛兰堂夜未央,疏星耿耿银河光。
低徊宛转双鸣珰,忽忆征人戍他乡。
他乡千万里,秋色遥相望。
北风四顾何茫茫,欲往从之川无梁。
谁家今夜捣衣裳,砧声断续结中肠。
为问瑶台月,何处却逢郎。
珊瑚枕上分鸾凤,芙蓉帐底梦鸳鸯。
相思细数寒更漏,别意与之谁短长。
华烛兰堂夜未央,疏星耿耿银河光。
低徊宛转双鸣珰,忽忆征人戍他乡。
他乡千万里,秋色遥相望。
北风四顾何茫茫,欲往从之川无梁。
谁家今夜捣衣裳,砧声断续结中肠。
为问瑶台月,何处却逢郎。
珊瑚枕上分鸾凤,芙蓉帐底梦鸳鸯。
相思细数寒更漏,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首《秋夜长》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美画面,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首句“华烛兰堂夜未央”,以华丽的烛光和装饰精美的厅堂,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下来,“疏星耿耿银河光”一句,通过星空与银河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与辽阔,同时也为后续的情感抒发铺设了背景。
“低徊宛转双鸣珰,忽忆征人戍他乡”两句,将笔触转向人物内心,通过主人公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展现了深沉的离愁别绪。这里,“鸣珰”一词,既指响亮的金属饰品,也暗喻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哀愁。
“他乡千万里,秋色遥相望”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与征人之间的距离,以及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空间障碍。接着,“北风四顾何茫茫,欲往从之川无梁”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谁家今夜捣衣裳,砧声断续结中肠”描绘了深夜中捣衣声的场景,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日常生活气息,也象征着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团聚的渴望。最后,“为问瑶台月,何处却逢郎”一句,借月亮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与爱人重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期待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