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叹行役,今朝方半途。
橘肥霜后颗,松落雨中须。
店妪当垆问,官人要酒无。
忻逢扫愁帚,沽了又还沽。
千里叹行役,今朝方半途。
橘肥霜后颗,松落雨中须。
店妪当垆问,官人要酒无。
忻逢扫愁帚,沽了又还沽。
这首宋代赵汝燧的《弋阳道中》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中的情景。首句“千里叹行役”表达了诗人对长途旅行的艰辛和感叹,显示出旅途的遥远与疲惫。接着,“今朝方半途”点明了时间,暗示了路途漫长,尚未到达目的地。
“橘肥霜后颗”写出了秋霜过后橘子饱满的情景,寓言着生活的酸甜,也可能是对家乡丰收的怀想。而“松落雨中须”则描绘了雨打松枝的场景,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困顿与坚韧。
“店妪当垆问,官人要酒无”通过描绘旅途中遇到的乡村小店,店主询问是否需要酒,展现了旅途中的简朴生活和人情味。最后两句“忻逢扫愁帚,沽了又还沽”表达了诗人遇见能扫除旅途疲惫的“扫愁帚”,即酒,意指借酒消愁,流露出诗人渴望暂时解脱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乐趣,以及诗人对归宿的向往,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相公湖边一拳石,截断湖光三百尺。
射蛟人去今几年,谁扫云根看遗迹。
师山先生性爱山,偶然得此青孱颜。
临流坐钓不知晚,渔樵并载扁舟还。
武威余公天下士,特与先生题篆字。
良工刻入断崖傍,遂使溪山增胜事。
一朝海内风尘生,两公死国如弟兄。
平生隐显虽异迹,竹帛同垂千载名。
薰风雨过潮初落,足蹑苍苔俯幽壑。
钓丝已逐野烟飞,字画多为古藤络。
师山之节峻且孤,武威之字人争摹。
忠贤所遗众所宝,泉石清奇何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