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环引细泉,泉声漱檐底。
美哉知者心,清通乐流水。
琤琮戛鸣球,淅沥泛绿绮。
尘虑无由得,何须洗双耳。
回环引细泉,泉声漱檐底。
美哉知者心,清通乐流水。
琤琮戛鸣球,淅沥泛绿绮。
尘虑无由得,何须洗双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回环引细泉”,设定了一个幽深而又安静的环境,泉水在岩石间缓缓流过,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一种自然与和谐的氛围。“泉声漱檐底”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一切的细致观察,从声音中捕捉到了泉水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美哉知者心,清通乐流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赞美。这里的“知者”,是指那种能够领悟大自然之美、并从中获得内心平静的人。在这份宁静中,他们的心灵如同泉水一般清澈明净。
接下来的“琤琮戛鸣球,淅沥泛绿绮”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声响和场景。这里的语言运用了富有音乐性的词汇,如“琤琮”、“戛鸣”,这些声音让人感觉到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生动和鲜明。
最后,“尘虑无由得,何须洗双耳”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沉浸,已然净化了心灵,无需再用外在的手段来清洁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精神追求:通过与大自然的交流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升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通过这种感悟所获得的心灵平静。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更透露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