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的第十七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遭遇和情感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心不古以及个人的处境有着深刻的感慨。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朅来豪游子指的是那些追求物质享乐和权力的人,他们往往因贪图享受而走向灾难的边缘。这里诗人用“势”字,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趋势的不可阻挡,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行为最终将招致祸害。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兰膏是一种古代的香料,这里比喻那些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诗人感慨于这些美好的东西在现实中难以寻觅,反而是自己的内心愈发感到委屈和不平。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众人都追求那些世俗的光鲜事物,而诗人则回避这些。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诗人认为正确的道德准则依然存在,只是被人们忽略了。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云渊指的是高远而深邃的事物,这里形容那些难以捉摸的理想和追求已经迷失。罗网比喻复杂的人世纷争。诗人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与谁讨论这些已经丢失的高远目标呢?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箕山和湘水都是实指的地方名胜,但在这里是比喻。高洁的品格如同那座山一般坚不可摧;清澈的意志就像那湘江之水一样纯净。
“唯应白鸥鸟, 可为洗心言。”白鸥即白鹭,这里用它来形容诗人希望找到一种纯洁无瑕的事物,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内心。最后一句,“可为洗心言”,表达了诗人的愿望:通过观赏这些高洁的自然景象,来洗涤自己的心灵,保持真诚和纯净。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西爽抗层霄,南墙日见招。
乘春扶鹤驭,披雾过龙桥。
香火祈亲寿,烟霞远俗嚣。
归来索吟稿,起我意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