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理之公参造化,简书千古岂虚传。
权衡无意物轻重,水镜何心人丑妍。
天爵一身元不欠,人生万事且随缘。
椒浆跪奠无馀祷,拟续离骚愧斐然。
神理之公参造化,简书千古岂虚传。
权衡无意物轻重,水镜何心人丑妍。
天爵一身元不欠,人生万事且随缘。
椒浆跪奠无馀祷,拟续离骚愧斐然。
这首宋诗《七曲和魏校书韵》是程公许所作,诗人以神理与造化的关系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公正无私的崇尚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首句“神理之公参造化”揭示了宇宙间自然法则的公正无私,暗示了作者对于公正理想的追求。次句“简书千古岂虚传”强调了这种理念源远流长,非空洞之言。
接下来,“权衡无意物轻重,水镜何心人丑妍”运用比喻,权衡和水镜象征公正无私的心境,无论对待万物还是评价人物,都保持平等和客观。诗人认为,人应如天爵一般,内心充实,无需外求,秉持随缘的态度面对人生百态。
尾联“椒浆跪奠无馀祷,拟续离骚愧斐然”表达了诗人对前贤如屈原的敬仰,他以椒浆祭奠,表示自己虽有续写辞赋之心,但深感自己的才情不足以媲美,流露出谦逊和自我砥砺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程公许的诗风和对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
书生难得是金吾,近日登科记总无。
半夜进傩当玉殿,未明排仗到铜壶。
朱牌面上分官契,黄纸头边押敕符。
恐要蕃中新道路,指挥重画五城图。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嵩山古寺离来久,回见溪桥野叶黄。
辛苦老师看守处,为悬秋药闭空房。
山客狂来跨白驴,袖中遗却颍阳书。
人间亦有妻儿在,抛向嵩阳古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