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涨争茅竹,安流节斗门。
行苗存水则,缩板护河源。
士李昔陈义,守奚能听言。
便当生庙食,禾熟赛鸡豚。
怒涨争茅竹,安流节斗门。
行苗存水则,缩板护河源。
士李昔陈义,守奚能听言。
便当生庙食,禾熟赛鸡豚。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叶适所作,名为《赠李秀才顺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写给地方官员李秀才的应和诗,表达了对其清正廉洁、善于治理水利的赞赏。
"怒涨争茅竹,安流节斗门":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江河泛滥与平稳控制的情景。"怒涨"形容水势汹涌,"争茅竹"则是指水流强烈到能够撞击岸边的草木。而"安流节斗门"表达了水流经过治理后变得平稳,有序,"斗门"可能是古代用来调节水流量的设施。整体上,这两句展示了李秀才在水利工程上的管理能力。
"行苗存水则,缩板护河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李秀才治理水患的情形。"行苗"可能指的是巡视田地,确保农事不受洪水影响;"存水则"则是说在必要时保存水源。"缩板护河源"则显示了对河流源头的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士李昔陈义,守奚能听言":这里的"士李"指的是受尊敬的地方官员李秀才;"昔"表示过去时态;"陈义"是陈述正义之意。"守奚"可能是说他坚守职责,而"能听言"则表明他能够倾听和采纳良言。
"便当生庙食,禾熟赛鸡豚":这两句转向了庆祝的语境。"便当"表示恰逢其时;"生庙食"可能是指在祭祀的地方享用食品,这里象征着丰收和庆典。"禾熟"意味着谷物成熟,"赛鸡豚"则是在丰收之际进行的庆祝活动,其中"鸡豚"可能是一种古代的宴席食品。
整首诗通过对李秀才治水有方、守正不阿,以及在农事和民生方面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叶适对其品德与政绩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