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泛看莲船,因作采莲曲。
叶屿花潭六月春,仙种何须誇五沃。
红葩绿盖亭亭在,由来意采胜人采。
綵女三千古已奢,霞笺七字今谁待。
采莲宜何处,宜在江之南。
吴娇越艳素手纤,香凝罗袖柄丝拈,深情不语愁喜兼。
我寄遥心在明圣,早归未待风荷盛,采莲一曲补游兴。
閒泛看莲船,因作采莲曲。
叶屿花潭六月春,仙种何须誇五沃。
红葩绿盖亭亭在,由来意采胜人采。
綵女三千古已奢,霞笺七字今谁待。
采莲宜何处,宜在江之南。
吴娇越艳素手纤,香凝罗袖柄丝拈,深情不语愁喜兼。
我寄遥心在明圣,早归未待风荷盛,采莲一曲补游兴。
这首《采莲曲》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中以“閒泛看莲船”开篇,引出采莲的主题,随后通过“叶屿花潭六月春”描绘了莲塘的美丽景色,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世界。
“仙种何须誇五沃”一句,既赞美了莲塘的自然之美,又暗示了莲的珍贵与独特。接下来,“红葩绿盖亭亭在”,细腻地刻画了莲花的姿态,红白相间,绿叶衬托,展现出一种高雅脱俗的美。“由来意采胜人采”,则表达了采莲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更是一种艺术和情感的表达。
“綵女三千古已奢,霞笺七字今谁待”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采莲女子的众多与美丽,以及她们所创作的诗句之珍贵。接着,“采莲宜何处,宜在江之南”,点明了采莲的最佳地点,同时也暗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适宜。
最后,“吴娇越艳素手纤,香凝罗袖柄丝拈”,细致描绘了采莲女子的动作与姿态,她们的手指纤细,动作优雅,仿佛能将莲花的香气凝结在罗袖之中。而“深情不语愁喜兼”则表现了她们内心的情感,既有对采莲的喜爱,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采莲这一传统活动的美感与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