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西来高武当,灵区物物非寻常。
溪边石黛转争碧,霜后草花犹自黄。
栖岩人共鸟鼠穴,行空马逐鹓鸿行。
不知王烈在何许,明朝可逢石髓尝。
万山西来高武当,灵区物物非寻常。
溪边石黛转争碧,霜后草花犹自黄。
栖岩人共鸟鼠穴,行空马逐鹓鸿行。
不知王烈在何许,明朝可逢石髓尝。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入山》描绘了一幅深山奇景。首句“万山西来高武当”展现了山脉雄伟,直指武当山的景象,给人以壮丽之感。接下来,“灵区物物非寻常”暗示了山中的神秘与超凡,暗示着自然界的非凡生命力。
“溪边石黛转争碧”描绘了溪流旁石头的颜色翠绿如黛,与后文“霜后草花犹自黄”形成对比,即使秋霜过后,草花依然保持着鲜明的黄色,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栖岩人共鸟鼠穴,行空马逐鹓鸿行”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马儿自由驰骋,如同鹓鸿般翱翔于空。这几句寓言性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不知王烈在何许,明朝可逢石髓尝”,借用了传说中的仙人王烈典故,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知神秘事物的好奇,期待在次日能有幸品尝到传说中的石髓,寓意着对超脱世俗、寻求仙道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山中独特的风貌,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