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古离别》
《杂曲歌辞.古离别》全文
唐 / 姚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

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

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

(0)
注释
凉风:秋风。
袅袅:轻轻吹过。
露重:露水沉甸甸。
木兰枝:木兰花枝。
独上:独自登上。
高楼:高处的楼。
行人:远方的人。
远不知:身影消失。
轻寒:微寒。
洞户:门窗。
满:洒满。
秋池:秋天的池塘。
燕去:燕子离去。
鸿方至:大雁刚刚到来。
年年:每年。
别离:离别。
翻译
秋风已经开始轻轻吹过,露水沉甸甸地挂在木兰花枝上。
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行人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微寒的气息穿透门窗,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秋天的池塘。
燕子已经离去,大雁刚刚到来,每年都是这样的离别时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画面,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开篇“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生动地展现了秋季的凉爽气候与湿润环境,木兰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沉甸。

接着,“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渺茫。高楼作为观察世界的高点,同时也是一种隔离自我的方式。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则将自然界的冷清与明亮的月光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点凉意的氛围。这里的“洞户”可能指的是室内,而“秋池”的“满”字,则是对月光占据空间的一种形象描绘。

最后,“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表达了诗人对于流年易逝与时常离别的感慨。燕子和大雁都是迁徙的鸟类,它们的到来与离去往往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以及人与人之间难以避免的别离。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情感别离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姚系
朝代:唐

唐代河中人。诗人。姚系为大唐贤相梁国文贞公姚崇的曾孙。其家族陕郡姚氏已成为当时很有名望的郡族,地位极高,名重于时。姚系于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姚系一生与同时期的诗人韦应物交情颇深。他们一直相互交往,又经常结伴同游天下。姚系生性豪爽风流,尤喜饮酒题诗,常常聚集文雅好友一起讨论文学诗赋。姚系留传诗仅十首。
猜你喜欢

读李长吉集

朝剪湘中一尺天,暮剪吴松半江水。

陇西风月属王孙,锦囊探取元无底。

酒酣呕出明月珠,奚惊驴蹶心自如。

骚哀玄涩无足语,天上不读人间书。

新宫铭古玄卿老,定知识字神仙少。

窗外谁呼祁孔宾,短梦初回玉楼晓。

(0)

次韵郭元德旅怀

挟册知何用,援琴且自宽。

世途今更险,客枕夜偏寒。

俯仰随时易,隆污合道难。

功名大槐梦,青镜莫频看。

(0)

夜卧旅邸梦入三茅山一道士病一道士鼾睡因作诗纪其概云

梦入三茅叩玉扉,楼台金碧净朝晖。

岩花涧草高低见,田鹤沙禽下上飞。

道士倚墙方熟睡,至人杜德不言机。

人间天上元非远,非想非非更觉非。

(0)

故舶使知泉州赵公挽词五首·其五

世梗投林密,人稀寄驿迟。

一朝传易箦,千古竟骑箕。

斲鼻空悲郢,援琴谩忆期。

薤歌嗟已晚,生死负恩私。

(0)

呈隆兴总管王都水友直·其二

当日凤台下,鹿鸣同著鞭。

鱼龙既悬绝,鸡犬竟难仙。

危叶愁霜病,寒花纷晚妍。

幽窗论旧事,客抱固凄然。

(0)

隐静空岩长老请赞

受经黄龙,而不以为家。亲见天童,而不传其道。

生宋绍定,阅七十历,有雪盈颠。

住番荐福,踰二十年,无功可考。

以棒喝结衲子深冤,以懒拙当人间至宝。

隐静无端,凭妙峰邈出,类焉个枯桥。

似者般无禅无道无能为底长老,尽直北直南何处讨。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