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虞伯生》
《酬虞伯生》全文
元 / 杜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满窗风雨夜沈沈,独对青灯万古心。

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

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

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

(0)
鉴赏

此诗《酬虞伯生》由元代诗人杜本所作,通过描绘深夜窗前风雨、青灯相伴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独坐窗下,面对万古之心,虽有老友怜惜其白发,却感叹自身无法以奇骨换取黄金,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个人命运无奈的感慨。

“满窗风雨夜沈沈”,开篇即以风雨夜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与孤独之感,夜晚的深沉更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独对青灯万古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独自面对青灯,仿佛与万古之心相对,流露出对历史长河的思考与感慨。

“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反思。即使有老友怜悯其年华已逝,但自己却无法凭借特殊的才能或机遇改变现状,只能面对现实的残酷。

“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诗人转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他希望在温暖的阳光下有所作为,同时也积极寻找并研读古代的典籍,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他不因未能执鞭为官而感到羞愧,而是甘愿像麋鹿一样随性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杜本
朝代:元   字:伯原   号:清碧   籍贯:元清江   生辰:1276—1350

(1276—1350)元清江人,字伯原,号清碧。博学,善属文。隐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
猜你喜欢

妇女之孝二十首·其十东海孝妇

如何杀一妇,能致旱三年。

妇孝无知者,知之惟老天。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二三九韦温

常恐愧屋漏,追怀在室诗。

可怜忍死诵,不负乃今知。

(0)

妇女之孝二十首·其四北宫女

妾身期不嫁,至老养双亲。

何意赵威后,殷勤问使人。

(0)

东宫生日六首·其二癸巳

昭代璿源远,高秋宝月前。

神光浮蜀道,瑞气贯秦川。

银榜应如旧,金茎若个边。

龙楼清昼出,鹤禁彩云连。

妙选衣冠薮,旁开道德渊。

重爻分九六,曲礼尽三千。

岁闰缘长历,霜清欲上弦。

每看禖燕日,已入梦熊篇。

沆瀣通三殿,笙鸾共一天。

东明到西极,作颂自年年。

(0)

邑大夫范丈宠示广陵馀事泠然诵之历历惨恻如在目中辄赋短篇纪所闻也

尝阅淮南图,萧萧草屋少人居。

及读广陵集,恻恻我心欲垂泣。

吁嗟恋乡国,生死不肯去。

边笳才一动,杀几先此土。

可怜此土人,父子无白头。

不死于饥即死战,性命只在道旁沟。

更闻维扬有鬼市,铜钱须臾变为纸。

都缘白日杀人多,所以冤魂有如是。

君侯壮思凌云空,青衫匹马戎幕中。

当时辕门眼所见,长歌短歌泪如线。

少陵岖崎夔峡路,一切悲愁托诗句。

至今太史不足凭,惟有此诗为可据。

绍兴辛巳淮楚功,纷纷予夺或异同。

他年石渠访遗事,为说东阳有蔚宗。

(0)

方广寺睡觉次敬夫韵

寒溜山房太惨情,夜长枕畔听泉声。

起来独自浑无语,牢落凄凉澹泊清。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