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去秋来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感情的交织。"春红始谢又秋红"表达了时间流转,季节更迭,花开花落的无常,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息国亡来入楚宫"则透露出诗人可能经历了一些政治上的挫折或变故,被迫离开原来的国家或位置,进入楚地的宫廷。
"应是蜀冤啼不尽"一句中的“蜀冤”通常指的是历史上一些不得志的人物或者事件,而这里则可能暗喻诗人对过去某些事情的无限感慨和遗憾。"更凭颜色诉西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之美,以花色传递自己的哀伤与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景色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昔年十日雨,子桑苦寒饥。
哀歌坐空室,不怨但自悲。
其友名子舆,忽然忧且思。
搴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
好事漆园吏,书之存雄词。
千年事已远,二子情可推。
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
吾身固已困,吾友复何为。
薄粥不足裹,深泥谅难驰。
曾无子舆事,空赋子桑诗。
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
今朝纵有谁人领,自是三峰不敢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