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诸孙玉不如,父慈只合训诗书。
饱读诗书能变化,自然腾踏上天衢。
膝下诸孙玉不如,父慈只合训诗书。
饱读诗书能变化,自然腾踏上天衢。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寄长儿韵语(其九)》。诗中以“膝下诸孙玉不如”开篇,将孙子们比作珍贵的玉石,强调了对子孙的珍视之情。接着,“父慈只合训诗书”一句,表达了父亲应当教导子女学习诗书,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后两句“饱读诗书能变化,自然腾踏上天衢”,则寓意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人能够获得智慧与能力,最终达到人生的高峰。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教于乐,体现了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子孙未来的美好期许。
老大于节物,真成风马牛。
出山赴嘉招,敝袍厕英游。
箫鼓市井隘,绮罗人物稠。
嫦娥亦飞来,馀光上帘钩。
使君民父母,谣颂布政优。
牙旗错綵绣,康衢看遨头。
夜气烛光满,春寒香雾浮。
中兴太平象,郡国皆鲁邹。
丰年入醉乡,颁白卧道周。
遥知苍龙阙,宴敞华萼楼。
惟公班马手,斯文擅风流。
行归侍严宸,玉堂听更筹。
独怜衰病客,鬓毛蚤惊秋。
颓然宾裾后,报德惭应刘。
秋意生何许。对玉钩、微云避舍,素风吹暑。
银汉桥成天路稳,乾鹊声声媚妩。
送仙仗、年年须度。
离合悲欢多少话,想今宵、缱绻难深诉。
千古恨,无新故。聊须作意成欢绪。
为佳时、金针戏把,翠觞频举。
莫念匆匆轻掺袂,天上元无间阻。
况好是、新凉庭户。
倦客天涯嗟老大,趁珠帘、绣额高楼处。
乞些巧,调儿女。
青梅如豆,断送春归去。
小绿间长红,看几处、云歌柳舞。
偎花识面,对月共论心,携素手,采香游,踏遍西池路。
水边朱户。曾记销魂处。
小立背秋千,空怅望、娉婷韵度。
杨花扑面,香糁一帘风,情脉脉,酒厌厌,回首斜阳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