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随我下瞿唐,准拟家添万卷藏。
水厄那知在平地,从今既济要须防。
文书随我下瞿唐,准拟家添万卷藏。
水厄那知在平地,从今既济要须防。
此诗《桐川三绝(其三)文籍遭水》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文书遭受水灾的情景,表达了对书籍安全的担忧与防范意识。
首句“文书随我下瞿唐”,生动地描述了文书跟随诗人沿瞿唐江而下的情景,瞿唐江即瞿塘峡,是中国长江三峡之一,水流湍急,常有险情。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文书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次句“准拟家添万卷藏”,表达了诗人对于到达目的地后,家中能够增添万卷藏书的期待。这不仅是对知识积累的渴望,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水厄那知在平地,从今既济要须防”。
这两句诗转折有力,前一句看似乐观,后一句则揭示了意外的灾难。诗人意识到,即使是在看似平静的平地上,也可能遭遇不可预知的水灾,因此强调了未来在成功渡过难关后,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再次发生类似损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知识的追求与保护,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警醒。通过诗人对文书安全的忧虑,传达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余年长汝父,汝季复余从。
季也难为兄,文史日从容。
兄也实竞爽,立身期亢宗。
可念玉雪子,五月上卢龙。
枣榆曝西日,尘土吹炎风。
尔欲副尔志,安得宁尔躬。
有方游可远,扬名孝乃终。
归来拜嘉庆,我酌寿汝翁。
阅世沧江上,柴门几送迎。
云泥虽异路,车笠见交情。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
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