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海风先冷,残秋雨渐疏。
柳凋閒抟黍,水净见舂锄。
游客惟筇竹,民家半草居。
近时潮候讯,玉箸当园蔬。
傍海风先冷,残秋雨渐疏。
柳凋閒抟黍,水净见舂锄。
游客惟筇竹,民家半草居。
近时潮候讯,玉箸当园蔬。
这首宋朝诗人张侃的《雨》描绘了一幅海边秋雨渐止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乡村生活的宁静画面。
首句“傍海风先冷”,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海风带来的是早来的凉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残秋雨渐疏”描述了雨势由密转稀的过程,暗示着雨季即将结束。这两句以风带凉、雨变稀为线索,勾勒出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
“柳凋闲抟黍,水净见舂锄。”这两句转向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柳叶因秋风而凋零,闲暇中农民可能在准备粮食,如抟黍(搓米);而清澈的水面映照出农具舂锄的身影,生动地展现了农事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游客惟筇竹,民家半草居。”这里将视角转向人,游客或许在欣赏这自然美景,而民家则多是草屋,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这一对比,既展现了游子与村民的不同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近时潮候讯,玉箸当园蔬。”通过询问近期潮汐情况,引出了对蔬菜的描述,这里的“玉箸”比喻为细长的蔬菜,如豆芽等,形象地描绘了园中新鲜蔬菜的生长情景。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还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边秋雨、自然景观、乡村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君诗壮且奇,君笔工复妙。
二者世共宝,一得亦难料。
我今或盈轴,体逸思益峭。
有如秋空鹰,气压城雀鹞。
又如饮巨钟,一举不能釂。
既釂心已醉,颠倒视两曜。
吾交有永叔,劲正语多要。
尝评吾二人,放检不同调。
其于文字间,苦硬与恶少。
虽然趣尚殊,握手幸相笑。
牧人垂长髯,驱羊从北道。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
暮归同一栏,朝出不择草。
既肥当用烹,从羝羝独保。
狡诱以全躯,角尾徒为老。
少年絜而腴,茸茸颔有须。
冒热跨马去,去去天王都。
借问去何谓,就医将疾驱。
客曰实诳我,健壮其非夫。
敢告固不绐,但怪所见愚。
瘠者未必病,病者未必癯。
天马不著肉,日走万里途。
山熊岂无膏,养体唯恐痡。
滞结在于内,安得形肌肤。
厥貌虽美好,厥疢勿须臾。
疗之欲其渐,炽之非爱躯。
此行不饮别,安得持酒壶。
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
已遭俗弃掷,妄意堪愤惋。
他时有识别,终必为宝玩。
怀之归河朔,慎勿辄镕锻。
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西风半空鸣且号,吴天点破吴鸿高。
东溪车马走送客,白露衰兰轻若毛。
客当西归乃东去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观洪涛。
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
却来广陵愿相见,拍手大笑倾新醪。
一饮一石无一钱,莫管寒近脱弊袍。
脱袍准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冻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