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厌世入流沙,飘荡如云不可遮。
弟子怜师将去国,关门望气载还家。
高台尚有传经处,画壁空留驾犊车。
一授遗书无复老,不知何苦服胡麻。
老聃厌世入流沙,飘荡如云不可遮。
弟子怜师将去国,关门望气载还家。
高台尚有传经处,画壁空留驾犊车。
一授遗书无复老,不知何苦服胡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楼观》,描绘的是老子(老聃)的故事。首句“老聃厌世入流沙”展现了老子对尘世的厌倦,选择遁入沙漠的隐逸生活。次句“飘荡如云不可遮”形象地刻画了他超然物外的形象,如同浮云般自由无拘。
“弟子怜师将去国”表达了弟子们对老子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他们望着国门,期待他能返回。“关门望气载还家”中的“关门望气”暗指弟子们通过占卜或观察气象来祈盼老师的归来,而“载还家”则寄托了他们的愿望。
“高台尚有传经处,画壁空留驾犊车”描述了楼观中老子曾经讲经授道的地方,以及墙上留下的驾车牛车的壁画,象征着他的教诲和精神犹在。
最后两句“一授遗书无复老,不知何苦服胡麻”表达了对老子仙逝的感慨,他虽然留下遗书,但人已不再,令人疑惑他为何还要服食胡麻(传说中的长生药),暗示了对生死和追求长生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老子的事迹为背景,寓言性地探讨了人生、生死和追求的问题,体现了苏辙深厚的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