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
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
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
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
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
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
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
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
这首诗是孟郊的《远愁曲》,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与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诗中“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两句描绘了一种茫茫然的寻觅之情,似乎在追寻着某种遥远的记忆或是失落的东西,但又不知其具体所在。"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则表现了诗人在无边际的寂寞中,只能向大自然中的松树倾诉心中的哀伤。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无处安放,似乎一切都在变化,而自己的哀愁却找不到寄托的地方。紧接着的“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悲伤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声音飘向高远的云端,眼泪也如溪流般洗涤着山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两句通过对水和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沉,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投入。最后,“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则是诗人希望在夜晚的月光下寻觅到属于自己的足迹,或许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