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新诗屡见颁,端同玉局赋金盘。
香包尽带赐袍绿,熟颗半含仙灶丹。
西蜀稍多应喜远,东嘉可种似宜寒。
微酸好入盐梅鼎,莫作寻常谏果餐。
荔子新诗屡见颁,端同玉局赋金盘。
香包尽带赐袍绿,熟颗半含仙灶丹。
西蜀稍多应喜远,东嘉可种似宜寒。
微酸好入盐梅鼎,莫作寻常谏果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荔枝》。王十朋以三次韵的形式,对荔枝进行了生动而细腻的描绘。
首先,诗人以“荔子新诗屡见颁”开篇,巧妙地将荔枝与新诗相联系,暗示荔枝的新鲜与珍贵。接着,“端同玉局赋金盘”,通过比喻,将荔枝比作精美绝伦的金盘,强调其高贵与雅致。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荔枝的颜色和形态,“香包尽带赐袍绿,熟颗半含仙灶丹”,绿意盎然的荔枝包裹着,成熟的果实中似乎蕴含着仙家的丹药,既展现了荔枝的诱人色泽,也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
随后,“西蜀稍多应喜远,东嘉可种似宜寒”,诗人通过地理方位的对比,表达了对荔枝种植环境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荔枝分布范围的赞叹。最后,“微酸好入盐梅鼎,莫作寻常谏果餐”,诗人提醒人们品尝荔枝时,应欣赏其微妙的酸甜,不要将其视为普通的谏果,体现了对荔枝独特风味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荔枝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高会仍同赵尉楼,上弦新月近中秋。
半轮似欲依华毂,破镜唯能照白头。
银汉欹斜初雁过,金风萧瑟暮云收。
更怜一片如轻舫,明夕随君到惠州。
客程当落日,重经古陵傍。
陵柏摧为薪,百里爨室香。
石人枕石马,鱼镫闇失光。
熊罴既不守,穴狐起相商。
自昔帝王终失势,土花滴尽行人泪。
猎人获得大鹿归,角下小牌隐有字。
摩挲知写放鹿年,谁识汉陵当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