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托或有求,攀附谓可羡。
不羡复不求,贵公何必见。
耻折元亮腰,免向宣明面。
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
白首尔同归,自作岂天谴。
请托或有求,攀附谓可羡。
不羡复不求,贵公何必见。
耻折元亮腰,免向宣明面。
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
白首尔同归,自作岂天谴。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杂兴十二首》的第十一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平,以及对功名利禄的冷淡态度。
“请托或有求,攀附谓可羡。”一句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需要通过依附权贵来实现。接下来的“不羯复不求,贵公何必见。”则显示出诗人对此种现象的淡然与超脱态度。
“耻折元亮腰,免向宣明面。”这两句中,“耻”字表达了诗人的羞愧之情,暗指自己可能曾经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做出不值得自豪的事情。元亮和宣明可能是当时的权贵或名士,但诗人表示对此类人物并不感兴趣。
“江淹所赋恨,未必识冯衍。”这里提到的“江淹”应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他以善写哀怨之情著称。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但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悲凉可能并未被理解。
“甘从伯伦醉,久忘子夏战。”这两句中,“甘从”、“伯伦”可能是诗人朋友或同道中人的名字,或者是对某种生活态度的隐喻。诗人通过“甘从伯伦醉”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漠,以及在酒精的作用下暂时忘却忧愁。而“久忘子夏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逃避现实的意境。
最后,“白首尔同归,自作岂天谴。”诗人以“白首”形容自己已到老年,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功名虚幻的感慨。同时,“岂天谴”则隐含着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人的遭遇是由命运所决定,不可抗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一个在动荡时代背景下,对功名利禄持有超然态度,同时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宿命深感无奈与悲凉。
干将乃是金天精,爪发堕炉神剑成。
龟文缦理踊高价,骏马千匹三都城。
盘鱼腾光壮士死,阖闾耻作吴公子。
凫雁长埋白虎峰,蛟龙竟化寒池水。
池水泠泠百丈深,春花覆水红香沉。
池头歌舞日欢赏,地下谁识君王心。
君王已去河山改,千年符竹纷光彩。
画戟红旌绮句飞,韦布风流至今在。
使君才俊倾梁园,登朝执法临吴门。
秦镜光明照人胆,汉网疏阔流馀恩。
青春多暇应出游,剑池正对齐云楼。
不厌桥东老居士,时来散发共扁舟。
今晨对君饮,庭树惨已黄。
燕齐十月交,北风凛难当。
黄金不须惜,盛办貂狐装。
邮亭选健马,去路生辉光。
令子凤凰羽,天衢定高翔。
兰台清华地,气骨自可量。
江南故人少,愿君早还乡。
共指红药丛,花开日相望。
舟聚湖水浑,舟散湖水清。
潜鳞畏夜泠,浴羽骄冬晴。
潮回沙篆合,风过波文生。
片帆挂暝色,乘月中流行。
弱橹泛浪怯,长篙触石惊。
艰难渡前浦,寂寞泊孤城。
冒险谅知悔,所志功与名。
何如泽畔渔,扁舟寄身轻。
揄竿踞溪石,长歌对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