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
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
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
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神物》。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巧妙,表达了诗人对神秘力量和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神物登天扰可骑”,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将神物比作登天之马,形象地描绘出其超凡脱俗、不可捉摸的特性。这里的“扰”字意味着打扰或触犯,暗示着神物不受世间拘束,它能够自由穿梭于天界。
接着,“如何孔甲但能羁”,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孔甲(古代名马)虽然威猛,但在面对神物时,也只能被羁縻,即使是如此威猛的生物也无法与之匹敌。这里通过对比突显了神物的超然地位。
第三句“当时若更无刘累”,诗人引入历史人物刘累,据说他能够制服凶兽,这里用来强化神物的不凡。在没有刘累的情况下,神物就更加无法抗衡。
最后,“龙意茫然岂得知”则是对整个情境的一种感慨。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神秘,诗人通过“茫然”的字眼表达了面对神物时人类智慧的局限性,即便是如龙一般强大的事物,其意志也难以为人所知。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造诣,通过对神秘力量的描写,抒发了人类面对自然界时的敬畏之情。
大火既西流,凉风日凄厉。
古人重稼穑,力田在匪懈。
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旆旆。
碾以他山石,玉粒使人爱。
大祀须粢盛,一一稽古制。
是为五谷长,异彼稊与稗。
炊之香且美,可用享上帝。
岂惟足食人,一饱有所待。
山阴文会才三日,怀阵迹都如扫。
郁郁葱葱,融融溢溢,和气偏薰瑶草。春光未老。
便撒放莺花,收回梨枣。
醉咽霞浆,寿星侧畔神仙岛。墙屏翩翩学子。
总芝兰玉树,映入娟好。
德耀新归,子平毕娶,来岁掌珠可抱。名缰利锁。
任禄食千钟,位登八座。贵不如闲,与儿郎自效。
长江素静,夜潇潇、天如玉案冰洁。
秀色氤氲寥象廓,极目瑕琳光摄。
独坐颐神,帘帏光透,显出玲珑雪。
凝然澄湛,太虚一点通彻。
神飞两翼翱翔,蟾宫殿里,夜宿琼枝歇。
得遇真筌无损益,永受真人提挈。
功行双全,金童玉诏,受命寥阳阙。
玉霄宫里,永排仙位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