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过芳时,幽怀只自知。
袖无投相刺,箧有寄僧诗。
鼠迹尘凝帐,蛙声雨到池。
疏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寂寞过芳时,幽怀只自知。
袖无投相刺,箧有寄僧诗。
鼠迹尘凝帐,蛙声雨到池。
疏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京师寓廨三首(其三)》描绘了诗人身处京城寓所时的孤寂心境。首句“寂寞过芳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孤独的感慨,芳时既指美好的季节,也暗含着青春或才华的流逝。次句“幽怀只自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隐秘情感,无人能理解。
“袖无投相刺”暗示了诗人与外界交往的稀少,没有朋友间的往来书信,只有寄给僧人的诗篇,反映出他的清贫和内心世界的寄托。第三句通过“鼠迹尘凝帐”描绘出寓所环境的冷落,尘土积聚,连老鼠的踪迹都清晰可见,生活简陋而寂静。
最后一句“蛙声雨到池”以自然景象作结,雨声带来蛙鸣,更显寓所的空旷和诗人内心的落寞。最后两句“疏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诗人自嘲自己的懒散,却并未因地位不高而抱怨,反而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京师寓所中的孤寂生活和淡泊心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