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弱老态增,颠仆人共骇。
无趾真吾师,天刑乌可解。
足弱老态增,颠仆人共骇。
无趾真吾师,天刑乌可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体衰的人,步履蹒跚,甚至到了需要旁人惊恐相助的程度。诗人以"足弱"为题,直接点出了主题。他将自己身体的缺陷视为一种人生的教训,认为失去脚趾(可能指代某种身体残疾)反而成为了他的老师,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情。他用"天刑"一词,暗示这是上天的考验,而非人力所能改变,表达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哲理的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意,体现了宋代理性主义和人生哲理的倾向。
新水鱼床,小风鸥幔,依约花深处。
斜阳门巷,都与流莺分住。
门外橛头船子过,听打隔花?鼓。
青山前面,桥通路转,刚宜一角垂杨补。
更渔娃,红裙裹鸭,争唱侍郎佳句。可堪重问江南。
恁春来、顿迷前度。旧家溪上,谁认红泥小户。
还恐仙源无处避,零落千重烟树。
雨蓑吹笛,晴矶结网,几时重作花间主。
待商量,帛槌茶臼,画里从公归去。
黄河互回折,青山时隐见。
行行次钜野,古服犹汉县。
空闻泽既猪,非复禹初甸。
野色浩无垠,忽复春风变。
春风不可稽,客子行亦倦。
黄金日以销,转觉青衫贱。
雨浊或胶舟,时行眺回堰。
惊吹捲平沙,河流激飞箭。
何处望神京,天涯云一片。
谁云千里遥,去去南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