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知止,新晴旋复阴。
霏溦散秋毫,虚檐水鸣琴。
琤瑽响疏窗,庭除有馀音。
跬步莫可纵,苍苔看侵淫。
县斋知几秋,中堂漏相寻。
涓涓溅人衣,黯黯乏胜襟。
发策漫如渍,明眸暗沈吟。
翛然薄云开,风声到园林。
坐觉筠筀芽,罗鞭粲修森。
巾车过坊市,沟渠涨江浔。
言归转通渠,举头见西岑。
峰青雾衔白,何堪送迎心。
春雨不知止,新晴旋复阴。
霏溦散秋毫,虚檐水鸣琴。
琤瑽响疏窗,庭除有馀音。
跬步莫可纵,苍苔看侵淫。
县斋知几秋,中堂漏相寻。
涓涓溅人衣,黯黯乏胜襟。
发策漫如渍,明眸暗沈吟。
翛然薄云开,风声到园林。
坐觉筠筀芽,罗鞭粲修森。
巾车过坊市,沟渠涨江浔。
言归转通渠,举头见西岑。
峰青雾衔白,何堪送迎心。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绵绵,新晴后又复阴的景象,细腻地捕捉了雨滴在秋毫之末的细微变化,以及雨声如同琴音般清脆悦耳。诗人通过“虚檐水鸣琴”、“琤瑽响疏窗”等比喻,生动展现了雨声的美妙。接着,诗人描述了雨滴落在地面,苍苔逐渐被浸润的情景,以及在县斋中感受到的秋意和雨带来的压抑感。
诗中“涓涓溅人衣,黯黯乏胜襟”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雨滴轻柔却持续不断,甚至溅湿衣物,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与沉重。接下来,“发策漫如渍,明眸暗沈吟”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面对连绵春雨时内心的沉思与忧郁。
转折点出现在“翛然薄云开,风声到园林”,诗人似乎从沉闷中解脱出来,感受到薄云散去后的清新空气和风声吹拂园林的愉悦。这一转折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情绪的转变,从压抑到豁然开朗。
最后,“坐觉筠筀芽,罗鞭粲修森”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筠筀(竹笋)破土而出,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巾车过坊市,沟渠涨江浔”则展示了雨后城市的变化,街道上行人稀少,沟渠积水,江面也因雨水而显得更加宽阔。
“言归转通渠,举头见西岑。峰青雾衔白,何堪送迎心。”诗人结束旅程,抬头望见远处的山峰,青色的山峰与白色的雾气交织在一起,这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以及它对人心境的影响,富有诗意与哲理。
昔闻若耶村,意象乃物外。
皤然阡陌间,来往几鲐背。
无论百岁翁,甲子数至再。
我来亲见之,殊未辍耕耒。
曩事一一言,多闻杂谆诲。
回头指丁壮,此是曾玄辈。
有翁又过我,家有孙五代。
指呼取斗酒,山果杂细碎。
顾我使云年,惭缩不能对。
恭惟大父行,不觉投杖拜。
养生惟一啬,此在吾术内。
翁能信践之,成就乃尔大。
我今才耄及,耳目已愦愦。
长庚虽馀辉,敢与明月配。
重楼杰阁倚虚空,红日苍烟正郁葱。
乡国归来浑似鹤,交朋零落不成龙。
人生真与梦何校,我辈故应情所钟。
泪渍清诗却回棹,不眠一夜听鸣蛩。
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赪桐时更晚,春尽始萌芽。
老人多感慨,俯仰悲岁华。
两曜如奔轮,疾去不可遮。
城头插双旗,叠鼓催清笳。
兀然一室间,不复过邻家。
午睡或至暮,乱发垂髿髿。
所嗟瘦僧死,莫致茶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