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茸茸衬马蹄,两陪宪节过琴溪。
东风又属梨花月,膏雨新调燕子泥。
邮舍亭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栖。
此行不惮驱驰远,千里江山入品题。
芳草茸茸衬马蹄,两陪宪节过琴溪。
东风又属梨花月,膏雨新调燕子泥。
邮舍亭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栖。
此行不惮驱驰远,千里江山入品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定在琴溪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首句“芳草茸茸衬马蹄”,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与马蹄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两陪宪节过琴溪”一句,既点明了地点——琴溪,也暗示了诗人两次经过此处,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东风又属梨花月”一句,将季节、景物与情感巧妙结合,春风拂面,梨花盛开,月光如水,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膏雨新调燕子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燕子忙碌筑巢的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
后半部分,“邮舍亭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栖”两句,通过描绘空无一人的邮舍、亭台以及被苍苔覆盖的情景,以及暮云栖息于钓台之上,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最后,“此行不惮驱驰远,千里江山入品题”表达了诗人尽管长途跋涉,但对沿途景色的欣赏与品评的热情不减,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琴溪沿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高雅品味,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白眼望青天,我乃厌多酒。
秦郎才语新,高低秀蜀柳。
春风昨夜来,传书自江口。
固为愁水光,物物惭我丑。
归程无日多,僧窗不惊帚。
投怀二三子,自许口不朽。
笑言忌有累,盏斝来所有。
莫问夜如何,为君专一斗。
反衣狐裘矜绿里,月落宵行易沦委。
崎岖身世等秋蓬,皎皎吾心淡如水。
青云有路谁引目,肯学荒疏辍洗髓。
经营一饱困南北,未易功名输故纸。
尔来投迹间诸彦,白雪每容参下里。
何殊溺者得尺素,聊谢箕翁徒洗耳。
大官供庖事铅椠,时引古人同净几。
枉老王郎特我贤,华衮相先惭溢美。
清风冷落劳怅望,谁谓云间见黄绮。
因收倦绪聊纺织,半是弃馀安足喜。
一片箫韶送下天,游遍华胥如唤起。
从此修途可问津,岂复龙头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