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寞襟怀不奈秋,雕镌佳句且忘忧。
行行恰过桥南路,一片芦花映碧流。
索寞襟怀不奈秋,雕镌佳句且忘忧。
行行恰过桥南路,一片芦花映碧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寂寥之感,以创作佳句来排遣忧愁的情境。首句“索寞襟怀不奈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状态——在秋日的萧瑟中感到孤独与落寞,难以承受。接着,“雕镌佳句且忘忧”则展现了诗人通过诗歌创作来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以文字为舟,穿越情感的波涛。
后两句“行行恰过桥南路,一片芦花映碧流”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诗人漫步在南向的桥路之上,恰好经过芦苇丛生的河畔。芦花随风轻扬,映照在清澈的水流之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不仅为诗增添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无雨我掩耳,有雨我不闻。
我岂妄人耶,心手自纷纭。
老人登斯亭,听否了不分。
前山忽震雷,后山堆白云。
昔直承明庐,谁似先生早。
前无雒洛人,后笑冯唐老。
机云谩声价,班马空词藻。
岂知渊源来,尚觉河汉小。
斯文叹未坠,妙意付幽讨。
言乘刺史藩,曾视金銮草。
飘然香案仙,宜著蓬莱岛。
未忘经济心,甘为穷鬼笑。
手援沟壑危,自上蠲赋表。
不知古襦裤,能活几枯槁。
端如德星临,民瘼一驱扫。
方安龚遂政,远赋阳城考。
越吟念庄舄,赠策嗟秦绕。
江湖计不疏,经史心未了。
但收王车归,三径不足道。
平生林泉志,久矣轩裳藐。
远同谢安石,乐比东山好。
苍生独未买,政坐功名扰。
汉庭求诸儒,慨想前辈少。
不用叹周南,亟闻宣室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