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簟圆如月,茅斋寒似冰。
难将幽独意,举似住山僧。
暗泪续清晓,朗吟枯夜灯。
闲来看坐处,书破一层层。
蒲簟圆如月,茅斋寒似冰。
难将幽独意,举似住山僧。
暗泪续清晓,朗吟枯夜灯。
闲来看坐处,书破一层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蒲团上的静谧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深沉的情感。首句“蒲簟圆如月”以月喻圆蒲席,形象地表现了蒲席的形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宁静、圆满的意境。接着,“茅斋寒似冰”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难将幽独意,举似住山僧”两句,表达了诗人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以及对能够理解这种情感的知音的渴望。住山僧在这里象征着能够深刻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人,但这种理解似乎又是难以传达的,增加了诗中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下半部分,“暗泪续清晓,朗吟枯夜灯”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流泪,借着微弱的灯光吟诵的情景。这里的“暗泪”和“朗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内心的痛苦与悲伤,后者则是对外在世界的表达与释放。这不仅展现了诗人情感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其面对孤独时的自我疗愈与精神追求。
最后,“闲来看坐处,书破一层层”则以书页的破损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阅读的深入,暗示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阅读中,享受着知识带来的慰藉。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深化了主题,即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感却又不乏精神追求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重明瞻丽正,弘治建初元。
圣作群方睹,星流使节奔。
费蒙颁道里,便喜过家门。
书日方三接,寒暄岂一言。
趋庭尝独立,加饭为平反。
王事真无暇,亲恩亦未谖。
银鱼羞笠泽,彩鹢动湘沅。
石建裙方涤,王延被未温。
法冠惊豸立,官诰讶鸾鶱。
乡里恩光满,人生乐事繁。
莼香莫留恋,厩吏候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