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
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茜。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
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茜。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巫山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丰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以及对遥远过去的神女传说的一种怀念。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 这两句开篇便以巫山十二峰为背景,运用“参差”一词形容山峰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之美,使人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变化无穷。
接着,“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突显了诗人在巫山漫游后,对广阔景观一目了然的感觉。这里通过“浔阳”作为地理参照,强调了巫山之美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它能够让人眺望到更远处的风光。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 这里诗人开始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色与古代传说相结合,描绘出一幅神女采摘山花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美好境界的心态。
"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茜。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 这几句通过对云和树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巫山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离别之情。诗人似乎在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间的聚散与无常。
最后,“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远古时期的一种怀念。"郢路"指的是历史上的通道,而今已不复存在;"况复夜闻猿"则是在深夜中听到猿啼声,更增添了一种凄清与孤寂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景色的描绘和对神女传说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以及对于自然美、历史传统的一种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