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何迟莫,客心殊郁陶。
停镳投野馆,拨火煮村醪。
细雨酿花气,凄风屯土膏。
自怜同候雁,岁岁北行劳。
春色何迟莫,客心殊郁陶。
停镳投野馆,拨火煮村醪。
细雨酿花气,凄风屯土膏。
自怜同候雁,岁岁北行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立春之日,在窑头公馆小憩时所感受到的春意与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春色何迟莫”,表达了对春天迟迟未至的期待与疑惑,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客心殊郁陶”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孤独与忧郁心情。
“停镳投野馆,拨火煮村醪”描绘了诗人暂时停下马车,投宿于乡村小馆的情景,通过“拨火煮村醪”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寻求温暖与慰藉的过程。这里的“村醪”指的是乡村自酿的酒,象征着朴素而真挚的人情味。
“细雨酿花气,凄风屯土膏”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细雨和凄风赋予情感色彩,细雨仿佛在酝酿花朵的香气,凄风则似乎在滋润土地,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自怜同候雁,岁岁北行劳”以候雁南飞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如同候鸟般每年往返奔波的感慨。候雁每年迁徙一次,诗人以此自比,不仅体现了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也流露出对自由与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敏感与思考,既有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深刻体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
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
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清透边石。
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
平易政,人皆悦。
真实念,天知得。
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
满眼变成金色界,举头身近琼楼月。
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
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
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
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
君作事,看天面。
天有眼,从君愿。
信瑞莲芝草,几曾虚献。
此雨千金无买处,丰年饱吃君侯饭。
管酿成、春酒上公堂,人人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