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
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
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
记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才赋罢,无家别。
早殉此,馀生节。尽年年茶阪,杜鹃啼血。
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士埋忠穴。
想哀弦、泉底瘦蛟蟠,苔花热。
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
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
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
记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才赋罢,无家别。
早殉此,馀生节。尽年年茶阪,杜鹃啼血。
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士埋忠穴。
想哀弦、泉底瘦蛟蟠,苔花热。
这首词以"半壁江山"开篇,描绘出江山破碎、繁华不再的景象,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莺花烂漫的景象与如今的荒凉萧条形成鲜明对照。"萧条野寺,凄凉落月"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凄清的氛围。
词人借"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表达对家乡沦陷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则展现了词人坚韧不屈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接下来的"才赋罢,无家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身世飘零的无奈,"早殉此,馀生节"则表白了为国家牺牲的决心。
词的后半部分,"年年茶阪,杜鹃啼血"寓言了词人内心的哀痛和对故土的思念,"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土埋忠穴"更是直接抒发了对忠诚和牺牲的崇高敬意。最后,"泉底瘦蛟蟠,苔花热"以蛟龙和苔花的形象,象征着词人虽身处困境,但内心的热情和对理想的坚守依然炽热。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词作,体现了词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坚韧的人格魅力。
一叶落知天下秋,三齿堕矣吾生休。
诗人未脱纨裤态,尚乐华屋悲山丘。
蓼花荻叶可以解我忧,鸬鹚白鹭可以从我游。
君看貂蝉与兜鍪,等为岑岑压我头。
岂知石阑干下买箬笠,一棹飘然烟雨舟。
不须强预家国忧,亦莫妄陈帷幄筹。
功名富贵两悠悠,惟有杜宇可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