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夭桃斗一时,天涯芳草衬胭脂。
兔丝亦厌风霜苦,谁伴青青涧底枝?
文杏夭桃斗一时,天涯芳草衬胭脂。
兔丝亦厌风霜苦,谁伴青青涧底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中植物间的和谐共生与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句“文杏夭桃斗一时,天涯芳草衬胭脂”运用对比手法,将文杏与夭桃的娇艳与天涯芳草的绿意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文杏和夭桃在短暂的春季争奇斗艳,而远处的芳草则以一抹绿意为这春色添上几分清新与生机,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接下来,“兔丝亦厌风霜苦,谁伴青青涧底枝?”则转向对兔丝这一植物的描写。兔丝是一种缠绕性植物,常生长于其他植物之上,以获取养分。诗人通过“兔丝亦厌风霜苦”一句,赋予了兔丝以情感,表达了它对严酷环境的不适应,暗示了其生存状态的艰难。最后一句“谁伴青青涧底枝?”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寻找与兔丝相伴的伙伴,进一步深化了对兔丝孤独处境的同情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形态多样性的欣赏以及对自然界中植物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中蕴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中弱小生命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的关注。
偷引湖光一派飞,咏觞还却似当时。
吴歌送酒随流急,越艳浮花转曲池。
山庙早因前守彻,冰盘元是故工遗。
年年禊饮今非昔,不到兰亭到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