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
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
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山风、泉水等自然声响的倾听和想象,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首句“风转鸣空穴”,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间风声的回旋与穿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紧接着,“泉幽泻石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深邃静谧的氛围。
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深邃,他“虚心闻地籁”,表明他对外界声音保持着敏锐而纯净的心态。然而,当他追寻桃源之梦时,却带上了“妄意”的色彩,显得有些迷茫与不切实际。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中间两句“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则是对诗歌创作和语言表达的一种自我审视。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行走于世的游子,也很难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表达美好的诗意;而对于寺院中的僧侣来说,他们的话语往往质朴无华,但却不失为一种深刻。
最后两句“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则是对自然之物——冰雪的收集与欣赏。诗人用这些纯净的元素来安抚自己的心灵,也许是在寻求一种超然于世俗纷争的心灵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内在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他对于语言表达的一种自我反思。
普劝门中友。
妙药时人有。
先师亲说下,与君修。
一味真心,系缚休教走。
柔弱为引子,低下服之,论甚食前食后。
大忌气财并色酒。
闹处稀开口。
忘情恩爱断,罢忧愁。
依方修合,更不伤怀袖。
谨服三五载,返老还童,管得长生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