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岳朝真罢,乘桴下小溪。
急湍清见底,芳草踏成蹊。
傍树山楼出,眠鸥浦溆低。
不须歌越调,落日到城西。
白岳朝真罢,乘桴下小溪。
急湍清见底,芳草踏成蹊。
傍树山楼出,眠鸥浦溆低。
不须歌越调,落日到城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齐云山的真观归来后,乘船沿小溪而下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白岳朝真罢”,点明了诗人清晨前往齐云山朝圣的情景,白岳象征着神圣与纯洁,朝真则表达了对宗教或自然之美的崇敬之情。接着,“乘桴下小溪”一句,以“乘桴”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舟顺流而下的动态画面,充满了宁静与悠然的气息。
“急湍清见底,芳草踏成蹊”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溪水的清澈与两岸生机勃勃的景象。湍急的水流清晰可见,仿佛能映照出诗人的心境;而芳草在行人的踩踏下,形成了一条蜿蜒的小径,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傍树山楼出,眠鸥浦溆低”描绘了沿途的另一番景色:山间楼阁依稀可见,似乎与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而沙滩上,鸥鸟悠闲地栖息,与水面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山林与水边的不同风貌,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不须歌越调,落日到城西”一句,以“不须歌越调”表达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无需借助音乐来抒发情感,因为眼前的景色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而“落日到城西”则以时间的变化,暗示了旅程的结束,同时也寓意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齐云山下溪行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袖手旁观一世馀,元非亲物亦非疏。
酒边每事如人意,灯下通宵读我书。
学到庄骚才止此,生逢周汉定何如。
西州相识无遗恨,独恨无从掺子祛。
竹洲西、有人如玉,南柯一觉归早。
青山绿水亭轩旧,犹有未荒花草。谁信道。
又自爱湖光,买屋三间小。都无长好。
但凤跃雄文,蝇书小楷,转老转奇妙。
人间世,如许年高是少。浮生惟有闲好。
回头翻讶磻溪叟,轻把一丝抛了。凉新到。
记当日天香,露浴如今老。瑶卮寿晓。
称酒到眉间,醺醺醉也,儿女满前笑。
玉宸凝眷。要得培□,神皋根本。
天赋与、经纶好手,门外红尘谈笑遣。
任草色、遍空庭交翠,月往风来自便。
但纸帐、时供小憩,长理灯窗公案。
五行俱下流光电。笔如神、毫发都见。
是则是、霜严雪劲,到底春风生意满。
唤得应、雨和晴恰好,旗舞粳艘百万。
更社鼠城狐扫影,雁鹜惊人避箭。
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皆胆。
又谁知、条理元在,规模里面。天下事、又何难办。
待副苍生愿。渺宇宙、多少关心,留取功名久远。
男生必有室,有室在嗣亲。
家贫或出赘,出赘难为人。
汝今为此行,及此初花春。
粼粼潮迎舟,叶叶风吹巾。
凤云已在眼,不觉生精神。
我方为汝忧,老语因重陈。
其修汝容止,其谨汝吻唇。
门庭勿忘旧,市井勿随新。
沈醉不如醒,饫饱不如贫。
侥倖多非福,欢笑容易颦。
主敬为根本,力学解因循。
贤□□□翁,昔我相面频。
别来五十年,匆匆隔一尘。
谁知有今日,汝得□□□。
□□翁婿洽,义实师生均。
造次莫非教,岁月如去轮。
□□□□□,何此为终身。
留欲副清冰,归欲见老椿。
要须日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