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淹留。
杉松迤逦连华顶,钟磬依稀近沃洲。
枕水古碑卿相撰,拂云新刹帝王修。
高僧尽解飞金锡,谁是当年白道猷。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观,六月时节,岩崖间给人的感觉是如同九重秋色一般。兴公在此地留连不肯离去,可见其对这里的钟爱之情。
杉松长而曲折,与山顶相连,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钟磬(古代用以计时的器物)的声音若隐若现,似乎在近处的沃洲回响。
诗中还提到枕水边上的古碑,由卿相所撰写;拂云间新建的佛刹,是帝王所修。这些都透露出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
最后,高僧解释飞金锡(一种工艺品)的故事,而白道猷则是当年的人物。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融入了人文历史的深厚底蕴,是一首集山水田园与文化历史于一体的佳作。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孙何对石桥这一地点的热爱,以及他对周遭环境和历史遗迹的细腻描绘。这种融合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风,是宋代诗词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