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禦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禦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
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衡阳到韶州谒见一位名叫能禅师的旅途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和禅师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修行的虔诚与期待。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季独自一人驾着小船航行于湘江之上,帆无所系,显得孤单而自由。"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每当春天到来,便更多了一份离愁。
接下来的"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描绘出清晨时分,猿鸣声起于山中佛寺,而彩虹在雨后出现,如同饮水般清新。"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则是对沿途自然景观的描写,湘江之滨竹影婆娑,泉水潺潺而出,而衡山之巅则有石室深闭。
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跋涉也被细腻地表达出来:"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这不仅是对自然险峻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而当诗人提到"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情感波动,这是一种对佛法导师的崇敬与渴望。随后的"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也是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修行决心的表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揭示了他对佛法深刻理解与内在精神世界。诗中多处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禅意,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之境的思想情操。
最后几句"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是诗人对于自己的修行道路和对佛法传承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禅学研究的深入与广泛。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宋之问在旅途中的心灵记录,是他内在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观交织而成的一幅美丽画卷。
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十八盘尽见西峰,游人匍匐上芙蓉。
攀援铁绠数千尺,身似飞猿时一掷。
阴阴天井上穿天,袅袅石梯悬度石。
神爽先飞玉女峰,啸歌暂憩羽人宅。
月中明灭白云流,风外砰磅瀑泉激。
咫尺翻愁帝座逼,吐纳聪明慎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