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卢氏芝秀堂留别师邵师陈二首·其一》
《宿卢氏芝秀堂留别师邵师陈二首·其一》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越来溪上思悠悠,斜日门前一繫舟。

水若有情随我去,山虽无语为君留。

梅花红褪墙头雪,麦叶青回垄上秋。

一曲沧浪人去远,平湖万顷接天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不舍之情。

首联“越来溪上思悠悠,斜日门前一繫舟”,开篇即以“悠悠”二字点出诗人思绪的深远,与“斜日”、“繫舟”的景象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离愁的氛围。诗人独自站在溪边,凝视着即将离去的船只,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颔联“水若有情随我去,山虽无语为君留”,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和山以情感,表达出水愿意陪伴诗人一同前行,而山则以沉默的方式为诗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种情感的寄托,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友情与别离的深刻感悟。

颈联“梅花红褪墙头雪,麦叶青回垄上秋”,通过梅花凋谢、麦叶返青的季节更替,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迁联系起来,暗示了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的哲理。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一曲沧浪人去远,平湖万顷接天流”,以“沧浪”这一古老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澜与远方的未知。随着一曲悠扬的歌声渐渐远去,诗人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平湖之上,与天地相连,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向自由的境界。这不仅是对别离的感慨,更是对心灵解放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
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0)

品令·幸自得

幸自得。
一分索强,教人难吃。
好好地恶了十来日。
恰而今、较些不。
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肐织。
衠倚赖脸儿得人惜。
放软顽、道不得。

(0)

品令·掉又惧

掉又惧。
天然个品格。
于中压一。
帘儿下时把鞋儿踢。
语低低、笑咭咭。
每每秦楼相见,见了无限怜惜。
人前强不欲相沾识。
把不定、脸儿赤。

(0)

春日五首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0)

夜游宫·何事东君又去

何事东君又去。
空满院、落花飞絮。
巧燕呢喃向人语。
何曾解、说伊家、些子苦。
况是伤心绪。
念个人、又成暌阻。
一觉相思梦回处。
连宵雨、更那堪、闻杜宇。

(0)

一斛珠·碧云寥廓

碧云寥廓。
倚阑怅望情离索。
悲秋自怯罗衣薄。
晓镜空悬,懒把青丝掠。
江山满眼今非昨。
纷纷木叶风中落。
别巢燕子辞帘幕。
有意东君,故把红丝缚。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