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中国人,今乃反天性。
皇帝与抗衡,祸且及真定。
足下中国人,今乃反天性。
皇帝与抗衡,祸且及真定。
这首诗名为《南粤辞(其五)》,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足下中国人,今乃反天性。”开篇即点明主题,指责那些背离了传统道德和本性的行为。这里的“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但同时也暗含讽刺之意。“反天性”则强调了这种行为的不自然、违背常理。
“皇帝与抗衡,祸且及真定。”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皇帝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最高权力的代表,如果也参与到这种对抗中,那么不仅会加剧社会的动荡,更可能波及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尤其是像真定这样的重要地区。这里使用“抗衡”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冲突的激烈程度,同时也暗示了后果的严重性。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安定的深切忧虑。屈大均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
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
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
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
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
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
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
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急雨响岩壑,林木暗濛濛。
山楼四面风满,一线电光红。
雨过长天如洗,收尽无边烦暑,湿气润高峰。
坐对东山月,清影落怀中。邀明月,酌美酒,共山翁。
不妨谈笑,尊前歌舞且从容,老去心情依旧,莫负良辰好景,去日不能重。
风月不到处,天地古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