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塞邛崃外,偏城越巂东。
山含初夏雪,林偃夕阳风。
地僻无参谒,民淳少讼争。
睡馀兵放教,衙退吏归耕。
绝塞邛崃外,偏城越巂东。
山含初夏雪,林偃夕阳风。
地僻无参谒,民淳少讼争。
睡馀兵放教,衙退吏归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和谐的边疆小镇景象。诗人余授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绝塞之地的独特风貌与人文风情。
首联“绝塞邛崃外,偏城越巂东”,开篇即点明地点,邛崃和越巂均为古代地名,位于四川西部,此处描述的应是远离繁华、偏远的边疆地区。诗人通过“绝塞”、“偏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与世隔绝的氛围。
颔联“山含初夏雪,林偃夕阳风”,进一步展开画面。初夏时节,山间还残留着冬日的雪迹,林木在夕阳的余晖中轻轻摇曳,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
颈联“地僻无参谒,民淳少讼争”,转而描写社会环境。偏远之地,人烟稀少,因此没有繁杂的官场应酬,百姓生活淳朴,社会秩序井然,少有纷争。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赞美。
尾联“睡馀兵放教,衙退吏归耕”,最后以生动的画面收束全诗。士兵在休息后放下武器,官员在处理完公务后回到田间劳作。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也展现了人们自给自足、安于农耕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小镇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