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高如山岳,人我不伏人。
解讲围陀典,能谈三教文。
心中无惭愧,破戒违律文。
自言上人法,称为第一人。
愚者皆赞叹,智者抚掌笑。
阳燄虚空花,岂得免生老。
不如百不解,静坐绝忧恼。
心高如山岳,人我不伏人。
解讲围陀典,能谈三教文。
心中无惭愧,破戒违律文。
自言上人法,称为第一人。
愚者皆赞叹,智者抚掌笑。
阳燄虚空花,岂得免生老。
不如百不解,静坐绝忧恼。
此诗描绘了一位自视甚高之人的形象,认为自己超然于世人之上,不受常规约束。首句“心高如山岳”即表明了这种不屈的个性和超脱的心态。紧接着,“人我不伏人”则是对这种态度的进一步强调,显示出一种自信甚至到自负的程度。
“解讲围陀典,能谈三教文”一句,展示了这位人物在学识上的渊博和自信,他能够解释复杂的经典,并且对儒、佛、道三大传统文化都有深入的理解和阐述。
“心中无惭愧,破戒违律文”则透露了他对于传统规范的藐视态度。尽管他有着深厚的学问,但却不受传统礼法的约束,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能会被认为是狂傲或是不敬。
“自言上人法,称为第一人”更是他的自大之处,他不仅自诩为超凡脱俗的人物,而且还自封为第一。这种自视过高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引起他人的非议。
然而,“愚者皆赞叹,智者抚掌笑”一句,却揭示了社会上不同人群对此种人物的看法。愚昧的人们可能会盲目地崇拜和称颂这种自视甚高之人,而有智慧的人则会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微笑着看待这类现象。
最后,“阳燄虚空花,岂得免生老”一句,则是对这种自高自大的警示。即便是心灵高远如山岳,也无法逃脱自然规律,如同阳光下的幻影般的虚幻,最终还是要面对生老病死的现实。
“不如百不解,静坐绝忧恼”则是诗人对于这种超凡自许之人的态度的一种反思。或许,对于那些过于高远和复杂的事物,不如保持一种平常心,静坐于世俗之外,从而避免世间的纷争与烦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自视甚高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于传统规范、个人态度以及智慧与愚昧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
忠肝贯日月,浩气抉云霓。
诗书名帅,谈笑果胜棘门儿。
牛弩旁穿七札,虎将分行十道,先解近城围。
一骑夜飞火,捷奏上天墀。畅皇威,宣使指,领全师。
襄阳耆旧,请公直过洛之西。
箪食欢呼迎处,已脱毡裘左衽,还著旧藏衣。
笳鼓返京阙,风采震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