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0)
注释
山僧:指山中修行的僧人。
莓苔:一种生长在石头上的绿色苔藓。
泉源:泉水的源头。
树杪:树梢。
青霭:青色的雾气。
白云:白色的云朵。
野雪:野外的积雪。
空斋:无人居住的书斋。
桂寒:桂花在寒冷中开放。
松老:古老的松树。
湘江水:湖南的湘江。
渡杯:共饮一杯。
翻译
山中的僧人在山谷口等待,走在长满莓苔的石路上。
他深入泉水源头,远远地从树梢间折回。
香气随着青色的云雾消散,钟声穿过白云传来。
野外的雪花覆盖了空荡的书斋,山风吹过古老的殿堂。
寒冷的桂树知道何时开花,古老的松树询问是谁栽种。
心中充满惆怅,望着湘江水,又有谁能共饮此杯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景象,通过对山路、泉水、树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生活的超然。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一句,设置了一种等待和准备的情景,"山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中修行的僧人,而"谷口"则是他们等待或观察的地方。"石路"代表了通向内心世界的道路,而"拂莓苔"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不失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泉源"象征着生命之源,而"树杪"则可能暗示了一种高远和超脱。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一句,则描绘了僧人修行时的宁静与神圣。"香"可能是指佛前的香炉,而"青霭"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钟声"则象征着规律和仪式,"白云"则给人以自由和无拘的一种感觉。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这两句,通过对野雪和山风的描写,再现了僧人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野雪"可能象征着清冷与寂静,而"古殿"则给人以历史的沉淀和佛法修行的悠久传统。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一句,则在于表达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与超脱尘世的观念。"桂"和"松"都是常见的象征植物,它们的特性(如桂树的香气、松树的长寿)往往被用来比喻人生和修行。

最后两句"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湘江水"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或是某种情感的寄托,而"渡杯"则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文人雅士间相互赠送酒杯以表达友情和思念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向往和生活超然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送侄赴廷试·其二

一第男儿未足誇,喜传衣钵振吾家。

大廷好上千言对,要使声名播迩遐。

(0)

和梁次张谢得酒见寄四首·其二

春入横塘绿胜醅,更将清浅照寒梅。

试吟秀句临流坐,引得疏枝一晌开。

(0)

有感十首·其二

延福池台荆棘深,上皇无复更登临。

寂寥崇观当年事,愁绝关河万里心。

(0)

早行五首·其四

跋涉州涂仅八旬,今朝才得次安仁。

更须五日为行客,方得开藩见吏民。

(0)

久欲乞归未得一日蒙恩放归不胜欣喜涂中得十五首·其六

邦人送我说殷勤,自愧初无德及民。

若更踌躇不归去,猿惊鹤怨亦愁人。

(0)

三三径

种成松竹与江梅,杖履相过日几回。

莫谓个中三友足,也须更许老夫来。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