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
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
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
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脚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僧人超脱尘世、随缘度日的情怀。
“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这里展示了僧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不追求奢侈,只是简单地修补自己的衣物,随遇而安,不强求离开尘世的脚步,但又似乎留下了一些超然物外的痕迹。
“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这两句通过对木杯和铁钵的比喻,表达了僧人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即使是最简单的器物,也能帮助他渡过难关,就像能够驯服强大的龙一样。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这两句描绘了僧人的流浪生活,他随处安身,无论是在云雾缭绕的山林还是在洁白的雪峰,都能安然入睡。这里也透露出他对未来归宿的渴望,期盼着哪一年的时光里能够找到自己的栖息之地。
“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僧人对于归依师门的渴望,他知道自己归依的日子不远了,因此在旧居中整理那早已荒凉的房舍,准备迎接自己的归来,同时也象征着他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随缘的禅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