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行脚僧》
《赠行脚僧》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

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

(0)
翻译
随缘修补僧衣居住,难以违背山林中的足迹。
木制茶杯能盛水行舟,铁制饭碗也能降服神龙。
四处都有云彩般的禅床,何时能躺卧在雪峰之上。
知道师父归来的日子将近,旧居的松树应该已偃息以待。
注释
补衲:修补僧衣。
随缘:顺应机缘。
尘外踪:山林生活。
木杯:木制茶杯。
铁钵:铁制饭碗。
降龙:比喻降伏烦恼或强大的力量。
栖云榻:云彩般的禅床。
卧雪峰:躺在雪山上修行。
知师:知道师父。
偃旧房松:让旧居的松树显得静止,象征等待师父归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脚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僧人超脱尘世、随缘度日的情怀。

“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这里展示了僧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不追求奢侈,只是简单地修补自己的衣物,随遇而安,不强求离开尘世的脚步,但又似乎留下了一些超然物外的痕迹。

“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这两句通过对木杯和铁钵的比喻,表达了僧人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即使是最简单的器物,也能帮助他渡过难关,就像能够驯服强大的龙一样。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这两句描绘了僧人的流浪生活,他随处安身,无论是在云雾缭绕的山林还是在洁白的雪峰,都能安然入睡。这里也透露出他对未来归宿的渴望,期盼着哪一年的时光里能够找到自己的栖息之地。

“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僧人对于归依师门的渴望,他知道自己归依的日子不远了,因此在旧居中整理那早已荒凉的房舍,准备迎接自己的归来,同时也象征着他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随缘的禅意境界。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古意八首·其三

良人出不归,孤妾在中闺。

梦中或从行,觉来但空栖。

驩燕一乖阔,颜色日惨悽。

愁将清镜照,独掩春妆啼。

方闻鷾鸸语,日夜鸣莎鸡。

恐君盛年去,妾身贱如泥。

中心冀君亮,终始愿不携。

(0)

送西江胡允中之桃温万户府学正

辽水穷边牟盖东,镇人今始识儒宫。

诗书直化三韩远,文轨须令万国同。

隼度塞云秋有雪,鳌翻海浪昼多风。

知君回首神州路,一发青山落照中。

(0)

感兴

从来豪杰愿风尘,奋臂干戈肯顾身。

司马诸王祇乱晋,祖龙二世竟亡秦。

祠旁鬼火狐鸣恶,桥下天寒鹤语神。

千古汗青留感慨,山中输与种桃人。

(0)

送张惟善使还上清宫

驿骑翩翩万里归,上清山下是岩扉。

金银宫阙神仙馆,河汉文章织女机。

赤羽频县行处节,青霞自剪醮时衣。

使途邂逅还相别,回首江云朔雁飞。

(0)

玄圃为上清道士周静脩题

路上仙岩最上溪,仙家住处有丹梯。

瑶台鹤下天风冷,灵锁花深晓日迷。

五色芝房团紫盖,千年石髓裂青泥。

羽人即此宜高隐,岂在昆崙万国西。

(0)

游万松庵

黄尘扑马出西城,忽见云林眼倍明。

竟日寂无山鸟语,满岚纯是涧松声。

石幢花雨何时洒,禅榻茶烟特地生。

客自去来钟梵外,老僧于世已忘情。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