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春不遇,日暮惜空还。
喜共故人酌,况逢良夜閒。
瑶华凝曲室,风雪满邻山。
莫畏金吾禁,鸦啼待启关。
寻春春不遇,日暮惜空还。
喜共故人酌,况逢良夜閒。
瑶华凝曲室,风雪满邻山。
莫畏金吾禁,鸦啼待启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的一个冬夜,独自一人乘舟观梅,与友人饮酒赏雪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寻春春不遇”,虽未直接描写春天,却以“寻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而“春不遇”则暗示了当前时节并非春日,可能是在冬末或早春,为下文观梅、赏雪埋下了伏笔。
“日暮惜空还”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黄昏时分,诗人独自返回,心中难免有些许失落,但这种情绪很快被接下来的场景所冲淡。
“喜共故人酌,况逢良夜闲”展现了诗人与老友相聚的喜悦,以及对这宁静夜晚的珍惜。在这样的时刻,与知音共饮,无疑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瑶华凝曲室,风雪满邻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夜景象:室内装饰着如瑶华般的美丽物品,室外则是风雪交加的山景。这一对比,既突出了室内环境的温馨舒适,也强调了外界自然景观的壮丽。
最后一句“莫畏金吾禁,鸦啼待启关”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时光的向往。金吾禁,古代指京城的禁卫制度,此处象征着束缚和限制;而鸦啼待启关,则是期待着黎明的到来,寓意着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元日将祈谷,斋居涤志清。
天人畏相与,理欲验方萌。
泽共初春布,心存旦气平。
九年勤实政,一意黜虚名。
每励终如始,由来满易盈。
过因德凉积,灾为治乖呈。
午夜频惶促,衷怀益屏营。
明廷咨硕辅,何以慰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