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先进之野人,耕养之外三年通一经。
区区三六一十有八载,六经未必皆知津。
猎猎牙签三万轴,当时想见从头读。
若将有限趁无穷,偃鼠饮河徒满腹。
何如一笑俱忘言,文字洗空如露蝉。
等闲一嗅尽其要,萧郎馀习三生前。
万卷堂中浩如海,一点胸中无芥蒂。
茏葱初日上阑干,坦腹便便日中晒。
吾闻先进之野人,耕养之外三年通一经。
区区三六一十有八载,六经未必皆知津。
猎猎牙签三万轴,当时想见从头读。
若将有限趁无穷,偃鼠饮河徒满腹。
何如一笑俱忘言,文字洗空如露蝉。
等闲一嗅尽其要,萧郎馀习三生前。
万卷堂中浩如海,一点胸中无芥蒂。
茏葱初日上阑干,坦腹便便日中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学者在万卷堂中的生活与心境。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位学者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以及他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首先,诗中提到“吾闻先进之野人”,暗示了主人公可能并非出身于贵族或显赫之家,而是通过勤奋努力,从民间脱颖而出的知识分子。他“耕养之外三年通一经”,意味着在农事之余,他坚持学习,三年就能掌握一部经典。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古代学者的坚韧精神。
接着,“区区三六一十有八载”描述了主人公长达十八年的学习生涯,虽然“六经未必皆知津”,但他依然坚持不懈,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里的“猎猎牙签三万轴”形象地描绘了书籍的堆积,显示了他广泛涉猎的学问。然而,诗人也指出,如果只是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忽视了深度理解,就如同“偃鼠饮河徒满腹”,即像老鼠一样,虽然喝了很多水,但最终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随后,诗人提出了一种更为高远的境界:“何如一笑俱忘言,文字洗空如露蝉。”这句诗表达了超越文字表面意义,达到心灵深处的理解和领悟。通过“一笑俱忘言”,主人公似乎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表达的智慧,文字在他眼中如同露蝉般透明纯净,寓意着他对知识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最后,“等闲一嗅尽其要,萧郎馀习三生前”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他能够轻松地把握知识的核心,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之中,仿佛这些知识早已存在于他的内心深处,如同他前世的习得。
“万卷堂中浩如海,一点胸中无芥蒂”则描绘了主人公在万卷堂中所处的环境,这里知识犹如海洋般广阔,而他的内心却没有任何杂念,保持了纯净的状态。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茏葱初日上阑干,坦腹便便日中晒”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在阳光下坦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主人公生活场景的描绘,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暗示了他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心灵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释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古代学者在万卷堂中的生活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追求以及在知识海洋中达到的心灵境界。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赞美、对智慧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