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一何少,暮四朝三何太多。
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殽讹。
不殽讹,唵苏嚧,㗭哩萨婆诃。
朝三暮四一何少,暮四朝三何太多。
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殽讹。
不殽讹,唵苏嚧,㗭哩萨婆诃。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十二首》中的第一首。它以"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的典故开篇,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变化无常、难以确切衡量的认识。"朝三暮四"原本形容欺骗,这里被用来象征世事的多变;"暮四朝三"则表示反复无定。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个看似相反的表述,揭示了世间万物在数量和认知上的不确定性。
"多少未能知数量,有无从此见殽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念,指出事物的有无、多少并非固定不变,容易产生误解或偏差。"殽讹"在这里指错误或混淆,诗人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最后三句"不殽讹,唵苏嚧,㗭哩萨婆诃"可能是佛经中的咒语或梵文,用于强调摆脱迷惑,达到觉悟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禅宗诗歌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