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好花株。花好花残总似奴。
夫似沉沉湖底月,虚无。一在萧关一在吴。
愁月月同孤。说与愁花花向隅。
愁月愁花愁欲死,糊涂。是谁题作莫愁湖。
湖上好花株。花好花残总似奴。
夫似沉沉湖底月,虚无。一在萧关一在吴。
愁月月同孤。说与愁花花向隅。
愁月愁花愁欲死,糊涂。是谁题作莫愁湖。
这首明代词人俞彦的《南乡子·其二·莫愁湖》以莫愁湖为背景,通过湖上的花和月,表达了深深的愁绪。"湖上好花株"描绘了湖面上美丽的花朵,然而"花好花残总似奴",暗示了花开花落如同人生的无常,如同奴仆般无法自主。接下来的"夫似沉沉湖底月,虚无",将湖中月影比喻为深沉而虚幻,进一步渲染了寂寞和空虚的氛围。
"一在萧关一在吴",通过空间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个在边关,一个在江南,两地相隔,增添了愁苦之情。"愁月月同孤",月亮也成了愁苦的象征,与词人一同孤独。
"说与愁花花向隅",将花儿比喻为同样陷入愁苦的自己,独自面对角落,显得更加凄凉。最后,词人感叹"愁月愁花愁欲死,糊涂",愁苦到了极致,连自己都感到迷茫和困惑。
整首词以莫愁湖为载体,通过花、月、空间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和无尽的哀愁,以及对未知命运的迷茫。"是谁题作莫愁湖"则以疑问收尾,引发读者对"莫愁"这一名字背后含义的思考,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
朝牧牛,暮牧牛,朝朝暮暮牛放收。
骑牛吃草抱牛睡,牛若渡水我亦泅。
牛东信东西信西,我弗强牛牛自由。
不劳不饥肥且长,背肉秋来平似掌。
逢春耕田牛得力,大凡要用先须养。
家中大哥气力无,一春筑城夏凿渠。
交秋又点征匈奴,我为大哥鼓龙胡。
将进酒,君莫辞,请君听我歌新词。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岁欢娱能几时。
君不见古人名利相奔趋,兰亭梓泽皆邱墟。
何如秦宫花下醉,满堂明月红氍毹。
荣辱信有命,富贵亦有期。
一朝光宠还自至,何须读尽人间书。
黄金注,白玉钟,绿醅初泼蒲萄浓。
貂裘不惜酒家换,便当醉卧埋春风。
盛时一去不再返,绿鬓明朝成老翁。
将进酒,杯莫空,云台烟閤我何有,仰天大笑浮云东。
南郊八月天气清,囿中万木皆秋声。
灵台灵沼足萧爽,似游阆苑登蓬瀛。
长堤迤逦疏杨袅,十里芙蓉香不了。
翠柏阴摇辇路凉,碧梧影动行宫晓。
麋鹿呦呦雉兔肥,鸥鹭浮沈鸿雁飞。
兰菊总芳时可乐,稻粱正熟农无饥。
时哉游豫民心喜,缅想周文可同轨。
惜哉汉武纵高歌,不知耕敛真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