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牧牛,暮牧牛,朝朝暮暮牛放收。
骑牛吃草抱牛睡,牛若渡水我亦泅。
牛东信东西信西,我弗强牛牛自由。
不劳不饥肥且长,背肉秋来平似掌。
逢春耕田牛得力,大凡要用先须养。
家中大哥气力无,一春筑城夏凿渠。
交秋又点征匈奴,我为大哥鼓龙胡。
朝牧牛,暮牧牛,朝朝暮暮牛放收。
骑牛吃草抱牛睡,牛若渡水我亦泅。
牛东信东西信西,我弗强牛牛自由。
不劳不饥肥且长,背肉秋来平似掌。
逢春耕田牛得力,大凡要用先须养。
家中大哥气力无,一春筑城夏凿渠。
交秋又点征匈奴,我为大哥鼓龙胡。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牧童谣》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画面。诗中通过牧童的生活日常,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朝牧牛,暮牧牛",反复强调了牧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劳作,体现了农耕社会的规律。"骑牛吃草抱牛睡",形象地刻画了牧童与牛的亲密关系,以及生活的简单和自在。
"牛若渡水我亦泅",表现出牧童对牛的信任和依赖,同时也展现出他的勇敢和坚韧。"牛东信东西信西,我弗强牛牛自由",表达了牧童尊重牛的天性,让它们自由选择方向,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不劳不饥肥且长,背肉秋来平似掌",赞美了牛的健康和强壮,也暗示了牧童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逢春耕田牛得力",进一步揭示了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角色,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最后两句"家中大哥气力无,一春筑城夏凿渠,交秋又点征匈奴,我为大哥鼓龙胡",则将视角转向家庭和社会,以牧童的口吻表达了对家中大哥的敬仰和支持,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牧童的生活点滴,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亲情、责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