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寒气生,屋低仍积草。
引烛爇乍红,和燠彻肌表。
拥衾坐稍安,万事塞幽抱。
城漏何淙淙,东南有鸣鸟。
起窥宝剑光,报恩人未老。
永夜寒气生,屋低仍积草。
引烛爇乍红,和燠彻肌表。
拥衾坐稍安,万事塞幽抱。
城漏何淙淙,东南有鸣鸟。
起窥宝剑光,报恩人未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寒冷中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首句“永夜寒气生,屋低仍积草”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寒冷与低矮的房屋,以及堆积的草料,营造出一种简陋而清冷的氛围。接着,“引烛爇乍红,和燠彻肌表”描述了诗人点燃蜡烛后,温暖的光芒驱散了寒冷,让身体感到舒适。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上,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慰藉与希望。
“拥衾坐稍安,万事塞幽抱”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他以被子包裹自己,试图在静坐中寻求心灵的安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忧虑,内心充满了压抑与沉思。这种对现实的逃避与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城漏何淙淙,东南有鸣鸟”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如漏水声与鸟鸣,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感,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活力。这些声音与之前的宁静形成对比,为诗境增添了层次感。
最后,“起窥宝剑光,报恩人未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他起身查看宝剑的光芒,寓意着准备行动,可能是为了实现某种承诺或目标,同时强调了“报恩”的主题,表明他心中怀有感恩之情,并且这份情感并未因岁月流逝而减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寒冷夜晚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未来行动的期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怨容愁态。春去也、今年何快。
已无计留他,将杯酒、向落花深拜。
想二三月里芳菲,似秦女、乍描眉黛。
今粉褪香销,钗横鬓乱,老矣徐娘无奈。
自过了、清明后,但风雨、有何聊赖。
只留得垂柳,丝丝如结,黄鹂啼煞栏杆外。
最无情春色,带将愁至,而今春去愁仍在。
春如不至,又那得愁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