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容愁态。春去也、今年何快。
已无计留他,将杯酒、向落花深拜。
想二三月里芳菲,似秦女、乍描眉黛。
今粉褪香销,钗横鬓乱,老矣徐娘无奈。
自过了、清明后,但风雨、有何聊赖。
只留得垂柳,丝丝如结,黄鹂啼煞栏杆外。
最无情春色,带将愁至,而今春去愁仍在。
春如不至,又那得愁肠害。
怨容愁态。春去也、今年何快。
已无计留他,将杯酒、向落花深拜。
想二三月里芳菲,似秦女、乍描眉黛。
今粉褪香销,钗横鬓乱,老矣徐娘无奈。
自过了、清明后,但风雨、有何聊赖。
只留得垂柳,丝丝如结,黄鹂啼煞栏杆外。
最无情春色,带将愁至,而今春去愁仍在。
春如不至,又那得愁肠害。
这首《薄倖·送春》是清代词人汪懋麟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逝之感,充满了哀愁与无奈。
词中开篇“怨容愁态。春去也、今年何快”,以“怨”和“愁”为情感基调,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春日美景不再的惋惜。接下来“已无计留他,将杯酒、向落花深拜”,通过饮酒祭花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对春去的不舍与怀念,仿佛在与春天作最后的告别。
“想二三月里芳菲,似秦女、乍描眉黛”,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春天的花朵比作刚描眉的新嫁娘,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然而,“今粉褪香销,钗横鬓乱,老矣徐娘无奈”,转眼间,春天的繁华凋零,如同美人老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感叹。
“自过了、清明后,但风雨、有何聊赖”,清明过后,春雨连绵,词人借风雨的冷漠,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只留得垂柳,丝丝如结,黄鹂啼煞栏杆外”,垂柳的细丝仿佛结成不解之结,黄鹂的啼鸣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
最后,“最无情春色,带将愁至,而今春去愁仍在。春如不至,又那得愁肠害”,表达了对春色无情的感慨,即使春天不来,愁绪依然难以消散。整首词以哀愁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春逝的深切感怀,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绪。
西风吹著白髭须,嘉节催侬老道涂。
无菊傍篱真漫与,有松扫迳故应芜。
登龙路近心谁赏,戏马台成足已瘏。
怅望杜陵正搔首,一枝不得赐茱萸。
用关无用地,才与不才间。
万法因心起,几人如我閒。
床头看黄卷,屋外尽青山。
隐几逌然笑,何人战触蛮。
书之神韵虽于心,书之汉度必资于学。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
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
虽然,艺在当家,羽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
雇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古人之良,意在笔前。